12-1-2023

  


經文
太廿六36-46
36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,名叫客西馬尼,就對他們說:「你們坐在這裡,等我到那邊去禱告。」37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,就憂愁起來,極其難過,38便對他們說:「我心裡甚是憂傷,幾乎要死;你們在這裡等候,和我一同警醒。」39他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禱告說: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。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」40來到門徒那裡,見他們睡著了,就對彼得說:「怎麼樣?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?41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:「我父啊,這杯若不能離開我,必要我喝,就願你的意旨成全。」43又來,見他們睡著了,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。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。第三次禱告,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。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裡,對他們說:「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(吧:或譯嗎?)!時候到了,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。46起來!我們走吧。看哪,賣我的人近了!」

經文默想
彼得沒有和耶穌一同警醒禱告,他值得原諒嗎?


忍耐

「忍耐具有一種正面鼓勵的作用;具有這種美德的人,常常能影響周圍的人,使得眾人都重得力量,存活下去。」
保羅‧顧特曼


  在客西馬尼,心裡憂傷的耶穌與肉體軟弱的門徒形成強烈的對比,這塊地方凝聚起一片天地的憂鬱。
  耶穌掙扎於自己的意思與神的意思,彼得徘徊於心靈的願意與肉體的軟弱;耶穌選擇了順服神的心意,彼得卻被肉體的疲倦侵吞;耶穌警覺到賣他的人近了,彼得在睡夢中一無所覺;人神之間到了無法相通的地步,耶穌開始走進孤獨的胡同。
  彼得的激情與忠心,此刻被肉體的疲倦所制,似乎無處著力,完全不能施展出來,他雖愛耶穌,卻無力體會耶穌的心境,也不能與主一同警醒禱告。他與主的關係一下子好像疏遠了,耶穌是耶穌,彼得是彼得。彼得甚至連勉強自己打起精神的力量也沒有,他的心被打盹的眼所佔據。
  充滿憂鬱的客西馬尼,躺臥著肉體軟弱的彼得,任由耶穌自己在憂傷。這是生命的限制,心靈與肉體陷進了互不相容的不協調,縱然心靈願意,卻也無可奈何,彼得不是愛躲懶,而是人總有作為人的盡頭。忠心也無奈!

我如何克服肉體的軟弱,堅持每日與神親近?